“本来准备春节后重新找工作,没想到疫情来了,只能暂缓跳槽计划。”近日,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员工王女士对记者表示,近两年汽车行业处于下滑态势,对其收入影响较大,因此萌发了跳槽的想法,“疫情期间,感觉招聘信息变少了,给出的薪资也不理想,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无独有偶,曾任职于某零部件企业管理层的李先生也面临了工作困境,从年前辞职到现在并未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一季度招聘公司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招聘职位和人数同比均下降27%左右;低收入群体就业受疫情影响最大;职位需求下降幅度和经验要求成“倒U型”关系,1年-3年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面临更大压力。疫情使得本来就处于调整期的汽车工业雪上加霜,企业人才供需正在面临哪些困境?
企业:疫情使得离职率明显降低
“首先是经济大环境不好,然后疫情又来了,工作机会减少,所以我们今年的新员工招聘进行的比较顺利,大部分是由老员工推荐的。而且,目前员工都比较稳定,离职率明显降低。”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玲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为解决一线员工缺口,我们在2月25日-3月10日动员所有管辅人员开展‘人人招聘’模式,成功解决了此问题,浩信在3月份已经基本实现了满编满产状态。”山东浩信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总监郝雪峰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疫情导致人员流动管控加强,部分零部件企业确实存在招工难的问题。随着疫情的好转,这部分现象得到一定缓解。
一线员工逃离制造业趋势未变
山西某零部件企业人事主管经理赵雪(化名)则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疫情使得一些员工反而愿意就近找工作,但这种好转的招工迹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因疫情影响来工厂一线的员工中,有许多人是抱持着暂时工作的心态,预计疫情好转之后,部分员工离职率会有所回升。”
事实上,不少零部件供应商属传统制造型企业,虽然产业整体在向智能制造转型,但部分技术产线并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对人工依赖严重。然而,“90后”等新一代劳动力“逃离”制造业、奔向服务业已蔚然成风。
赵雪对记者表示,人才逃离一线制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很多制造业企业需要倒班工作,相对比较辛苦,时间不自由;二是不少服务业平均收入高于制造业,大量年轻劳动力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郝雪峰指出,年轻人越来越少选择在制造业一线工作仍是一个社会现象,因此浩信集团采取了社会招聘和合作院校输送人才的方式招揽一线人才,其中,社会招聘的人才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这部分人才也比较稳定。而院校输送更偏向于实习性质,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实习毕业或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此类人才实习期后选择留下的比例不到30%。另外,现在的情况是,几乎没有应届毕业生主动报名参加面试。
实现“中国制造“的由大到强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工人,但很多蓝领青年开始加入滴滴、美团等互联网服务企业。长远来看,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不解决,将导致技术传承出现断层危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会被打折扣。
变革人才管理 化危为机储备人才
人才的供需矛盾在零部件企业身上一直比较明显,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这些劳动型的员工也是流动最大的部分,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一线员工招聘需求。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于管理队伍,部分企业存在着技能人才培养慢、待遇低、晋升难的问题。随着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制造业也在发生转变。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对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应给予一线人才合理的上升通道。
目前的疫情影响是暂时的,危机之后企业的发展与繁荣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部分零部件企业正在抢抓这一窗口期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储备。
“目前公司还在招聘,是对研发、技术等各岗位的储备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定岗定编定员其实是浮动的,旺季适当扩编,淡季适当减编。”郝雪峰说。
“这次疫情,对那些可以补强自我、可以充分利用危机提升企业管理与人才管理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他们也必将会化危为机,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成为新一轮竞争赛道中的领头者。”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说。